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能够插入鼠标并让它开始工作是理所当然的。计算机应该如何工作,对吧?像大多数事情一样,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14798048913649.jpg

今天你可以从桌面PC上移除显卡,更换兼容的新型号,打开系统,并开始使用正常,几十年前的一切,这是一个过程, 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完全成就。那么这种现代兼容性如何成为可能呢?这完全归功于即插即用(PnP)的发展和广泛实施。

即插即用的历史

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家里从头开始构建台式计算机系统(即购买单独的组件并进行DIY安装)的人可能会记得这样的试验是多么艰苦。奉献并不罕见 整个周末 安装硬件,加载固件/软件,配置硬件/ BIOS设置,重新启动,当然还有故障排除。随着即插即用的到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即插即用 - 不要与通用即插即用(UPnP)混淆 - 是操作系统使用的一组标准,通过自动设备检测和配置支持硬件连接。在即插即用之前,用户需要手动更改复杂设置(例如拨码开关,跳线块,I / O地址,IRQ,DMA等),以使硬件正常运行。即插即用使得手动配置成为无法识别最近插入的设备或软件无法自动处理的某种冲突的后备选项。

即插即用在微软Windows 95操作系统中推出后成为主流功能。尽管已经在Windows 95之前使用过(例如早期的Linux和macOS系统使用即插即用,虽然它没有这样命名),但基于Windows的计算机在消费者中的快速增长帮助使“即插即用”这个术语成为了普遍的。

早期,即插即用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设备偶尔(或频繁,依赖)故障可靠地自我配置产生了术语'即插即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特别是在实施行业标准以便通过集成的ID代码正确确定硬件之后 - 更新的操作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改善和简化了用户体验。

使用即插即用

为了使即插即用工作,系统必须满足三个要求:

  • 操作系统支持即插即用
  • BIOS支持即插即用
  • 组件/设备支持即插即用

现在,作为用户,所有这一切对您来说都是不可见的。也就是说,你插入一个新设备,它开始工作。

插入内容时会发生这种情况。操作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更改(有时候就像键盘或鼠标一样,或者在启动过程中发生)。系统检查新硬件的信息以查看它是什么。一旦识别出硬件类型,系统就会加载适当的软件以使其工作(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分配资源(并解决任何冲突),配置设置,并通知新设备的其他驱动程序/应用程序,以便一切协同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在最小的(如果有的话)用户参与下完成的。

某些硬件(如鼠标或键盘)可通过即插即用功能完全发挥作用。其他设备,如声卡或视频图形卡,需要安装产品附带的软件才能完成自动配置(即允许完全硬件功能而不仅仅是基本性能)。这通常需要点击几下才能开始安装过程,然后等待它完成。

一些即插即用接口,例如PCI(笔记本电脑的Mini PCI)和PCI Express(笔记本电脑的Mini PCI Express),在添加或删除之前需要关闭计算机。其他即插即用接口,例如PC卡(通常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找到),ExpressCard(通常也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找到),USB,HDMI,Firewire(IEEE 1394)和Thunderbolt,可在系统当前运行时添加/删除 - 通常被称为“热交换”。

内部即插即用组件的一般规则(技术上对所有内部组件都是一个好主意)是只有在计算机关闭时才应安装/删除它们。可以随时安装/移除外部即插即用设备 - 建议使用系统 安全删除硬件 功能(喷射 对于macOS和Linux)在计算机仍处于打开状态时断开外部设备的连接。

via:https://cn.go-travels.com/88173-plug-and-play-4152995-8924393

👍

本文由 CulmartPlay 整理发布,参考 CC-BY-SA 3.0 协议共享,欢迎转载、引用或改编。
感谢您的支持,以共同推动STEM公益教育!

楼主残忍的关闭了评论